
5月24日上午12時許,咸陽市王朝軒酒店會議室傳來熱烈的掌聲。經中核集團地礦事業部203研究所所長、主審徐高中等11位資深專家組成的評審組近4小時的審查,我隊編寫的《陜西省華陰市華陽川鈾鈮鉛礦床詳查地質報告》,全票通過。參加評審會的陜西省核工業地質局茍潤祥局長、譚憲林處長和大隊長王仲鐸、高明總工程師等人都露出了會心地微笑。《陜西省華陰市華陽川鈾鈮鉛礦床詳查報告》的審查通過,是局隊領導以及華陽川鈾礦項目部全體職工一年多來上下同心辛勤付出的結果,也是地質局屬地化以來提交的第一份大型鈾礦詳查地質報告。首戰告捷,意味著陜西省核工業地質局和我隊華陽川鈾鈮礦床的勘查開發工作邁出了堅實的一步!

戰略定位聯合攻關
陜西省華陰市華陽川鈾鈮鉛礦床是上世紀70年代發現的我國目前未開發利用的以鈾鈮鉛元素為主的特大型綜合礦床,也是我國發現的新類型鈾及多金屬礦床。由于該類礦石品位低、成份復雜、可綜合回收利用元素多,選冶工藝一直未解決。為此,茍潤祥局長在聽取我隊多次匯報后,帶領局相關處室負責人在大隊領導的陪同下,先后數次進行現場踏勘,反復商榷,在充分與中核鈾礦事業部主管領導交換意見的基礎上,從戰略角度科學規劃,提出了“力爭把華陽川建成我局萬噸級鈾礦資源開發基地和資源戰略儲備地”的宏偉目標,并指示,要著手從四個方面分步實施,開展工作:一是重新厘定華陽川鈾鈮礦床詳查地質報告;二是聯合攻關華陽川鈾鈮礦石選冶工藝;三是驗證、擴量、提級華陽川鈾鈮礦床;四是對該礦床礦石物質成分、賦存狀態及成礦規律進行研究。為了推進項目實施,局、隊均把華陽川鈾礦項目的勘查開發作為“十二·五”規劃的一項重大任務。在局隊的共同努力下,華陽川鈾礦項目成為陜西省核工業地質局與中核集團地礦事業部簽署的戰略合作協議中的重點項目,并被中核集團確定為2012年“非鈾礦產開發重點項目”。
基礎做起搜集資料
要為華陽川鈾礦項目的規劃勘查開發提供詳實可靠的科學依據,必須從基礎做起,搜集部分資料。大隊經過多方努力,在秦星地質勘查公司的周密安排下,項目部同志冒著嚴寒,踩著冰雪,歷時數月,收集到了基本滿足報告編寫的成果資料和3萬多個基本原始數據,為下一步工作的開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高度重視快速實施
為推進該礦床的勘查開發,實現“早開發、早受益”, 2011年12月26日,在華陽川鈾鈮鉛礦床簡介會議上,茍潤祥局長與中核集團地礦事業部副主任兼總工程師張金帶協商,決定由二二四大隊依據《鈾礦地質勘查規范》和《礦產資源綜合勘查評價規范》重新編寫《陜西省華陰市華陽川鈾鈮鉛礦床詳查地質報告》。
接到報告編寫任務后,大隊高度重視,快速實施。2011年12月28日即召開了報告編寫工作安排會,成立了報告編寫工作組和華陽川鈾礦項目部,由隊長和總工程師分別任組長和副組長,華陽川鈾礦項目部具體負責報告的編寫,并明確了人員分工和時間要求。在2012年年初召開的職代會和工作會上,大隊長又對這項工作做出了周密部署和具體要求。
通宵達旦節假不休
礦床詳查資料繁雜、時間緊,任務重,工作組和項目部全體成員統一思想,全力以赴,人盡其材,群策群力。為了按時完成任務,大家加班加點,通宵達旦,許多外地職工甚至放棄了春節回家團聚的機會。在春節的7天假期里,屋外炮聲陣陣,熱鬧無比,屋內寂靜無聲,項目部的全體職工都堅守在工作崗位,人人各負其職,認真地忙碌著。在他們身上,充分體現了地質工作者“顧大局、舍小家、講奉獻”的精神。
保質守時信譽為金
質量是企業的生命,信譽是企業生存發展的基石。項目部把“信譽為金”的理念始終貫穿到每一項工作中。功夫不負有心人,在大隊和秦星地質勘查公司的大力支持下,在項目部全體人員的辛勤努力下,項目部終于在大隊規定的時間——2012年3月下旬務實高效、保質保量地完成了報告初稿。4月1日該《報告》通過了地質局的初審,5月8日通過了國土資源部放射性礦產資源儲量評審中心預審。
面對來之不易的成績,局隊領導清醒地認識到,實現“力爭把華陽川建成我局萬噸級鈾礦資源開發基地和資源戰略儲備地”的宏偉目標還有很長很艱辛的路要走。但是,“寶劍鋒從磨礪出”,他們堅信,路,就在腳下!